本报7月21日讯(记者盛文静)连日来,本报连续刊发关于岛城多数公交门铃变“哑铃”的报道,在市民中引起很大反响。21日,青岛公交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市民只要发现有损坏门铃,可拨打公交服务热线反映,公交集团将根据市民的反映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维修。
看到本报关于公交门铃系列报道后,不少市民表示,公交门铃体现城市文明细节,希望能尽快利用起来。市民同时也呼吁相关部门对损坏的门铃及时维修。“公交部门咋还不修门铃呢?”在本报接到的热线电话中,提出这样问题的市民还真不少。家住啤酒街附近的陈帅先生表示,城市文明的提升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公交门铃的使用是城市生活的细节、城市文明的一种体现,希望公交部门能从这个高度来认识公交门铃的作用,尽快把公交门铃修复一新。
青岛公交集团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青岛的公交车数量太多了,如果司机不报修,市民不举报,公司很难知道哪辆车的公交门铃出现问题,也没具体统计排查过。只要市民发现有损坏的公交门铃,可拨打热线举报,公交集团会派技术人员上车进行有针对性的维修,以便恢复公交门铃的正常功能。
“门铃好修,维护很难,希望市民以后能够规范使用。”该负责人无奈地说,以前公交门铃损坏的数量之所以多,跟市民的不当使用有很大关系,有些乘客对门铃不爱护,摁门铃变成了砸门铃,还有些小学生,为了满足好奇心,经常乱摁,导致门铃使用寿命缩短,频繁出问题,“我们也希望通过这个报道呼吁乘客文明乘车,爱护公物,对公交门铃“手下留情”,没需要的时候不要乱摁。
19日,青岛社区论坛上一篇关于《青岛的公交车安装了下车按钮装置,为什么不执行“下车请按门铃”》的文章引起了网友热议。本报记者经过深入调查,对青岛的公交门铃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持续关注,连续报道后引发了市民对于公交门铃的讨论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