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慧芳手里提着清洁工具,工作服上还沾着洗洁精的泡沫:老郑,你又发什么火?
我堂堂退休干部的老婆,去给人当保姆?你让我这张老脸往哪搁?郑志明怒气冲天。
够什么够!陈慧芳再也忍不住了,思雨马上要生了,月子里的开销谁出?浩然一个月八千块,房贷都还不完!
郑志明冷笑:那是他们小两口的事,跟我们有什么关系?我们按AA制,各花各的!
作为从国企提前退休的干部,每个月两万块的退休金让他在小区里备受尊敬。而他更为得意的是自己在家庭理财上的现代化管理——严格执行AA制度。
夫妻之间也要明算账,这样才不会有矛盾。这是郑志明的口头禅,也是他十五年婚姻生活的核心准则。
妻子陈慧芳的退休金只有一千块,按照郑志明制定的分摊比例,她每个月需要承担家庭开支的二十分之一。房租水电、买菜做饭、甚至外出吃个早餐,都要按这个比例分摊。
这叫什么?这叫公平!郑志明经常对邻居们说,我挣得多就多出点,她挣得少就少出点,谁也不吃亏。
可陈慧芳心里的苦只有她自己知道。扣除每个月的分摊费用,她手里剩下的钱连买件像样的衣服都困难。看着丈夫每个月还能存下一万五千块,她只能默默忍受着这种公平带来的窘迫。
三十二岁的郑浩然是陈慧芳前夫的孩子,十七岁时跟着母亲嫁给了郑志明。虽然不是亲生父子,但郑志明这十五年来一直把他当亲儿子养,只是在钱的问题上从不含糊。
郑浩然从小看着继父的理财方式长大,对钱也是算得清清楚楚。他的月薪八千块,除了房贷车贷,剩下的钱勉强够小两口的日常开销。
儿媳林思雨原本在一家小公司上班,怀孕后身体不好,不得不辞职在家养胎。失去经济来源的她,连买个孕妇装都要和丈夫商量半天。
妈,你说我这肚子越来越大,很多衣服都穿不了了。林思雨有一次试探性地向婆婆抱怨。
可是你爸那个脾气,你也知道。家里的钱都是按比例分的,妈这点退休金,自己都不够花。陈慧芳说得很委婉,但林思雨听懂了。
郑志明对这一切视而不见。在他看来,自己制定的规则公平合理,任何人都不应该有意见。每天晚上,他会把当天的开支记录在一个小本子上,精确到每一分钱。
陈慧芳从不反驳,总是默默地从那个瘪瘪的钱包里掏出相应的钱数。她甚至养成了一个习惯,每次出门前都要仔细计算今天可能的花销,确保钱包里有足够的零钱。
邻居李婶曾经跟陈慧芳开玩笑:你们家老郑真是会过日子,连夫妻之间都算得这么清楚。
那天晚上,一家四口围坐在餐桌前吃饭。林思雨突然开口:爸妈,我想和你们商量个事。
就是关于坐月子的事情。医生说我可能要剖腹产,到时候身体会比较虚弱,需要有人照顾。林思雨说得很小心。
可是...林思雨看了看婆婆,我听别人说,坐月子最好请个专业的月嫂,还要买一些补品营养品。这些费用...
话还没说完,郑志明就摆摆手:费用的事你们小两口自己解决,我和你妈按AA制,不会额外出钱的。
陈慧芳终于开口了:老郑,我这把年纪了,体力也不如从前。思雨要是剖腹产,我一个人照顾不了。
照顾不了?郑志明皱眉,以前哪家坐月子不是婆婆照顾?还用得着花钱请什么月嫂?
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陈慧芳难得强硬一次,而且思雨是剖腹产,需要专业护理。
郑志明越听越不耐烦:专业护理?娇气!当年你生浩然的时候,不也是自己照顾的?有什么大不了的?
她想起自己的母亲,在她怀孕初期就明确表示,因为身体不好,无法长时间照顾她坐月子。而婆家这边,公公的态度如此坚决,婆婆又没有决定权,她突然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孤独感。
爸,要不这样,月嫂的钱我们自己想办法,但是营养品的钱能不能...郑浩然试图寻找折中的办法。
不能!郑志明一口回绝,规则就是规则,不能因为你们生孩子就破例。要不然以后什么事都来找我要钱,那还要AA制干什么?
陈慧芳看着儿媳委屈的样子,心里像刀割一样疼。但她也知道,按照家里的经济状况,她根本拿不出额外的钱来帮助小两口。
林思雨回到房间就哭了,郑浩然在一旁束手无策。而客厅里,夫妻俩也陷入了冷战。
她想起自己当年生郑浩然时的情景。那时候她年轻,身体恢复得快,而且那个年代,大家对坐月子的要求也没有现在这么高。
可是现在的情况完全不同了。林思雨面临剖腹产,需要的护理比顺产复杂得多。而她这个婆婆,年纪大了,体力不行,真的能胜任这样的工作吗?
月嫂现在最便宜的也要一万五一个月,好一点的两万多。李婶掰着手指给她算,还有营养品,燕窝、阿胶、各种补品,少说也要七八千。
她偷偷打开藏在衣柜里的一个小铁盒,里面是她这些年攒下的私房钱。一张张皱巴巴的钞票,最大的也就一百块,大部分都是二十、五十的零钱。
这些钱是她这几年省吃俭用攒下来的。每次郑志明给她买菜钱的时候,她都会想办法省下几块钱。买菜的时候专挑便宜的,能用油菜的绝不用菠菜,能买二等品的绝不买一等品。
有时候看到特别想吃的水果,她也只能眼馋地看看,然后买一些便宜的苹果梨子回家。
她想起年轻时候的自己,也曾经有过理想和追求。那时候她在纺织厂上班,虽然工资不高,但至少花钱的时候不用看别人脸色。
起初她并不反对AA制,甚至觉得这样挺好的,夫妻之间清清楚楚,不会有经济纠纷。可是十五年下来,她才发现这种制度对收入低的一方是多么不公平。
她的一千块退休金,扣除各种分摊费用后,每个月能剩下的钱不到三百块。而郑志明的两万块退休金,分摊完费用还能剩下一万五千块。
有一次,陈慧芳无意中看到郑志明在网上买了一个按摩器,价格八百多块。她当时很想说,这八百块够她花两个多月了,但最终还是忍住了。
陈慧芳把钱重新装进铁盒,下定决心要想办法弄到那笔钱。她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儿媳在最需要照顾的时候得不到妥善的护理。
邻居王婶告诉她:现在有不少老太太在做钟点工,专门给那些有钱人家做清洁。一小时二十块,一天工作四小时,一个月下来也有两千多。
如果能做钟点工,两千多块虽然不多,但总比坐在家里干着急强。而且她可以瞒着郑志明,等攒够了钱再告诉家里人。
要的要的,现在很多雇主就喜欢找年纪大点的,觉得踏实可靠。王婶拍拍她的肩膀,我认识一个中介,回头我帮你问问。
有个叫宋老太的,住在江南小区,需要找个钟点工。人家听说你是退休干部的家属,很满意,让你明天就去试试。
陈慧芳既兴奋又紧张。兴奋的是终于有了赚钱的门路,紧张的是不知道该怎么向郑志明解释自己的去向。
第二天一早,陈慧芳告诉郑志明自己要去老同事家坐坐,然后就提着一个小包出门了。
江南小区比他们住的地方高档得多,绿化好,环境美,住的都是有钱人。陈慧芳按照地址找到了宋老太的家,敲门前她深深吸了一口气,调整好心态。
开门的是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太太,头发梳得整整齐齐,虽然年纪大了,但精神很好。
房子装修得很豪华,客厅里摆放着红木家具,墙上挂着字画,连地板都是实木的。这样的房子,恐怕要值好几百万。
老房子了,住习惯了就这样。宋老太淡淡地笑笑,陈大姐,我听说你家里也不容易,儿媳妇要生孩子了?
那确实需要好好准备准备。现在生孩子不比以前,什么都要花钱。宋老太若有所思地说,不过你放心,在我这里工作,工资不会亏待你的。
宋老太开出的工资是每小时三十块,比市场价高出不少。而且工作内容也很简单,就是打扫卫生,整理房间,偶尔帮忙买点菜。
看你顺眼。宋老太笑笑,我这人就这样,看人很准。你是个好人,值得这个价钱。
每天上午九点到下午一点,四个小时,每小时三十块。一个月下来就是三千六百块,比她的退休金还高。
更重要的是,宋老太人很好说话,对她的要求也不高。有时候宋老太还会给她一些自己用不完的东西,比如高档的护肤品、营养品什么的。
有一次,宋老太给了她一盒燕窝,说是朋友送的,自己吃不了。陈慧芳知道这种燕窝很贵,一盒就要几千块。
有什么贵重不贵重的,东西放着也是放着,给你用还能发挥点作用。宋老太很坚持,再说,你儿媳妇快生孩子了,正需要补补身体。
她在这个家里辛苦了十五年,从来没有人这样关心过她的需要。而一个陌生的老太太,却对她这样好。
林思雨的预产期越来越近,但月子问题依然没有解决。郑志明的态度始终很坚决,绝不会为此破例出钱。
不行就是不行!郑志明态度强硬,规则是不能破的,一旦开了这个先例,以后什么事都来找我要钱,那还要AA制干什么?
她想把自己做钟点工攒钱的事情告诉家人,但又担心郑志明会阻止她。现在她每天的工作都很顺利,和宋老太的关系也越来越好,她不想节外生枝。
妈,您说爸怎么这么固执?林思雨有一次忍不住向婆婆抱怨,别人家的公公,哪个不是盼着抱孙子?他倒好,连月子钱都不愿意出。
这个...妈还在想。陈慧芳不敢把钟点工的事情说出来,因为她也不确定能不能攒够钱。
在他看来,自己制定的规则没有任何问题,是其他人太娇气了。每天晚上,他依然会坐在客厅里看新闻,计算当天的开支,一切都按部就班。
浩然要买奶粉,一桶三百块,按理说这是他们的个人开支,不过看在孩子的份上,我们也分摊一下。你出十五块。
她在宋老太家工作已经半个月了,攒了一千八百块。加上之前的三千二百块,现在总共有五千块。距离三万块的目标还有两万五千块的缺口。
按照现在的赚钱速度,至少还需要七个月才能攒够。可是林思雨的预产期就在下个月,时间根本来不及。
我活了这么大岁数,什么事情没见过?宋老太慈祥地笑笑,如果你不介意的话,我可以先借给你一些钱,等你慢慢还。
她没想到宋老太会主动提出借钱给她。虽然两人相处得很好,但毕竟认识时间不长,这样的好意让她既感动又不敢相信。
认识时间长短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品。宋老太认真地说,我看得出来,你是个好人,值得帮助。
她把家里的情况详细地告诉了宋老太,包括AA制的事情,包括月子费用的事情,包括自己偷偷打工的事情。
你们家老头子也真是的,这种时候还在算计这些。宋老太有些生气,孙子孙女都要出生了,他还抱着那个什么AA制不放。
那你也太委屈了。宋老太心疼地说,这样吧,我先借给你三万块,你拿去给儿媳妇准备月子用品。钱的事情以后再说,不着急。
她没想到自己苦苦追求的三万块,宋老太说给就给了。这种雪中送炭的情义,让她感动得说不出话来。
说什么还不还的,咱们是朋友,朋友之间互相帮助是应该的。宋老太拍拍她的肩膀,不过有一点,你暂时先别告诉家里人钱是我借给你的。
我有我的考虑。宋老太神秘地笑笑,你就说是自己攒的钱,或者借的钱,但别提我的名字。
第二天,宋老太就把三万块现金交给了她。厚厚的一沓钞票,对陈慧芳来说简直像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
拿着这笔钱,她的心情既兴奋又忐忑。兴奋的是终于可以给儿媳妇一个体面的月子了,忐忑的是不知道该怎么向家人解释这笔钱的来源。
妈这些年省吃俭用攒了一点,又向朋友借了一点。陈慧芳说得很含糊,你们先用着,钱的事情妈来想办法。
别问了,赶紧去联系月嫂吧。陈慧芳打断了她的话,妈就一个要求,一定要找最好的月嫂,把月子坐好。
你攒的?你一个月一千块退休金,除了分摊费用,剩下的钱连买件衣服都紧巴巴的,你能攒出三万块?郑志明根本不相信。
零花钱?郑志明气得脸色发青,你知不知道你这样做有多丢人?我堂堂退休干部的老婆,居然去给人当保姆!
郑志明对妻子做钟点工的事情暴跳如雷,认为这严重损害了他的颜面。而陈慧芳则为了保护宋老太,始终没有说出钱是借来的线.
他没想到自己坚持的AA制度会引来这么多非议。在他看来,自己的做法完全合理,是别人不理解。
郑浩然和林思雨听到父母吵架,心里也很不好受。他们知道这一切都是因为自己引起的,但又无能为力。
因为家里的争吵让她心情烦躁,工作时经常心不在焉。宋老太很快就察觉到了她的异常。
她想起这些年来,郑志明每个月除了分摊费用外,还有一万五千块的结余。这笔钱到底去了哪里?她从来没有深究过,现在想来确实有些奇怪。
她躺在床上,想着宋老太的话,心里五味杂陈。如果郑志明真的有其他收入,而且瞒着她,那她这些年的委屈又算什么?
有一次,郑志明洗澡的时候,陈慧芳偷偷查看了他的手机。她发现了一些银行的转账记录,数额都不小,最多的一次竟然有八万块。
陈慧芳的手都在发抖。她从来不知道郑志明还在炒股,更不知道他有这么多钱。
宋老太去开门,进来的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穿着得体,看起来很有身份。
三百万!这个数字对她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而这些钱,郑志明竟然瞒了她整整三年!
原来,宋老太和郑志明的叔叔是老朋友,对郑家的情况了如指掌。她知道郑志明继承遗产的事情,也知道他瞒着妻子私自处理这笔钱。
李律师继续说道:陈女士,如果您愿意的话,我们可以帮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她的脑海中反复回想着白天听到的那些话。三百万遗产,夫妻共同财产,法律维权...这些概念对她来说都很陌生,但却让她看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可能性。
毕竟是夫妻十五年,虽然郑志明自私,但两人也算是相伴了大半辈子。如果因为钱的事情闹到法庭上,这个家还能维持下去吗?
到了医院,她看到儿媳妇正在产房里,儿子在外面焦急地等待。郑志明也在,但脸色很不好看。
看着这个小生命,陈慧芳心里五味杂陈。高兴的是终于当奶奶了,担心的是接下来的月子问题。
两万块!这可不是小数目。按照AA制的规则,这应该算是郑浩然和林思雨的个人开支,但他们根本拿不出这么多钱。
行了!既然你都知道了,那我摊牌!他破罐子破摔,那笔钱确实存在,但是我有我的规划。我不可能把所有钱都拿出来给你们乱用!
按照他内心的想法,这笔钱确实是他的个人财产,他有权决定怎么花。但这种想法说出来太难听了,他不敢明说。
他没想到一向温顺的妻子会有这么决绝的一天。如果真的闹到法院,他瞒着妻子私藏财产的事情就会被公开,到时候不仅要分割财产,还会在亲友面前丢尽脸面。
郑志明气急败坏地跟踪妻子到了宋老太家,准备当面找雇主理论,让陈慧芳在邻居面前丢人现眼。
绝对不能让他知道,尤其是现在。陈慧芳的声音带着一种郑志明从未听过的坚决。
郑志明贴在门上,心脏狂跳。什么文件?什么安排?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对这个结婚十五年的女人,也许一无所知...
响着刚才那些诡异的对话...陈慧芳走出来的时候,神情复杂,手里拿着一个文件袋。她四处看了看,没有发现什么异常,便匆匆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