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华阳集团(002906)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业务为汽车电子和精密压铸,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所处行业为“汽车制造业”(C36)中的“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C3670)。公司主要业务所处行业的概况如下:
根据中汽协统计数据,2025年上半年产销累计分别完成1,562.1万辆和1,565.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5%和11.4%;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增至68.5%,较上年同期上升6.6%;新能源汽车继续快速增长,实现销售693.7万辆,同比增长40.3%。中国汽车出口308.3万辆,同比增长10.4%,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106万辆,同比增长75.2%。中国由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迈进的同时,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出口面临关税以及其它贸易壁垒。中国车企凭借技术优势和高效供应链体系,正加快全球化布局,加速产品出海及产业链出海。
报告期内发布了多项相关的国家政策和措施。2025年1月,商务部、财政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2025年汽车以旧换新工作的通知》,通知涵盖扩大汽车报废更新支持范围、优化补贴审核拨付监管流程、完善汽车置换更新补贴标准等内容。2025年1月,商务部、交通运输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汽车流通消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出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促进二手车高效流通、营造汽车文化氛围、完善报废汽车回收利用体系等内容。2025年3月,工信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召回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的通知》,进一步规范智能网联汽车管理,切实保障车辆安全,提升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安全水平,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2025年5月,央行下调汽车金融公司的存款准备金率至0%,促进行业发展。根据国务院发布的《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2025年6月1日起施行),明确规定大型企业从中小企业采购货物、工程、服务,应当自货物、工程、服务交付之日起60日内支付款项,不得利用商业汇票、应收账款电子凭证等非现金支付方式变相延长付款期限。
汽车电子行业快速发展,产品和技术快速迭代,汽车电子产品占整车成本比重提升,国内外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预计未来一段时期汽车电子行业仍将保持较高增长率。
公司自2001年开始发展汽车电子业务,形成了丰富的智能座舱、辅助驾驶、智能网联产品线,成长为汽车电子平台化公司。积累了丰富的车企配套经验,通过产品、技术先进性和成本竞争力的提升,为整车企业提供极具竞争力的解决方案,获得了众多国内外车企认可。公司汽车电子业务已实现多年连续增长,部分产品线位于国际、国内前列。
公司精密压铸业务主要应用于汽车行业,近年来汽车轻量化、电动化、智能化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拓展了应用空间。以铝、镁合金为主的轻量化材料在整车的应用持续增加,预计未来一段时期汽车精密压铸行业将保持增长。
公司精密压铸业务自2003年起步发展,致力于为整车企业提供不同材料、适用于不同要求的轻量化解决方案,目前拥有铝合金、镁合金、锌合金精密压铸业务,应用领域不断延伸。公司凭借先进的精密模具技术和工艺技术、强大的FA能力以及成本、质量的管控能力,已成为国内精密压铸行业最具竞争力的企业之一,实现了多年的连续增长。
报告期内主要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公司聚焦汽车智能化、轻量化,致力于成为国内外领先的汽车电子产品及零部件的系统供应商。主要业务为汽车电子和精密压铸,主要业务的研发、生产、销售由各控股子公司开展。公司主要业务情况如下:
公司汽车电子业务围绕“智能座舱、辅助驾驶、智能网联”三大领域,面向整车企业提供配套产品和服务,包括与客户同步研发、生产和销售。市场和技术双轮驱动,根据市场趋势,通过产品和技术快速迭代、扩展产品线,为客户提供丰富的、具有前瞻性的智能汽车电子解决方案。
在智能座舱领域,公司把握智能座舱应用场景拓展及功能体验升级的发展机遇,聚焦用户体验与价值提升,构建了从底层软件到上层应用,从核心硬件到全栈开发的配套能力。依托全栈技术积累与产品协同优势,形成智能人机交互(如屏显示、HUD、VPD、电子后视镜、智能声学等产品)、智能计算单元(如基于多种芯片方案的座舱域控产品)及其他智能化产品(如车载无线充电、数字钥匙、精密运动机构等产品)。实现智能座舱声光电全场景体验,并通过AI大模型创新多模态交互,精准满足用户需求。
在辅助驾驶领域,公司依托高性能计算平台、多传感器融合及辅助驾驶算法,构建从低速泊车向城市NOA的全场景辅助驾驶能力,提供人-车-路-云协同的驾驶解决方案,为用户提供更安全便捷的驾驶体验。
公司顺应汽车E/E架构分布式控制向区域控制、中央集中控制升级的产业趋势,以SOA架构为桥梁,通过敏捷开发、配置化管理等实现区域、跨域融合产品的快速落地,目前公司已推出舱泊一体域控、舱驾一体域控产品,在研中央计算单元等跨域融合产品,持续提升汽车电子系统集成能力。
公司精密压铸业务聚焦汽车轻量化,主要为铝合金、镁合金、锌合金精密压铸件、精密加工件的研发、生产、销售。公司以精密模具设计、制造技术为核心,持续打造一站式服务模式,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有竞争力且安心的产品与服务。
公司精密压铸产品应用领域包括汽车关键零部件、精密3C电子部件及工业控制部件等类别,其中以汽车关键零部件为主要应用领域。精密压铸产品主要包括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动力系统、制动系统、转向系统、车身控制系统、智能座舱系统及辅助驾驶系统、汽车高速高频连接器、光通讯模块等零部件。
2025年上半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公司坚持以客户为中心,聚焦创造价值,经营状况良好,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均实现较好增长。主要情况如下: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3.1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6.65%,其中汽车电子实现营业收入37.8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3.37%;精密压铸实现营业收入12.9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1.3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4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8.98%,实现扣非后的净利润3.2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6.53%。2025年第二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2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8.1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8.52%。
汽车电子业务:报告期内电子后视镜、座舱域控、车载摄像头、数字钥匙、精密运动机构、数字声学、屏显示等产品销售收入大幅增长。根据第三方统计数据,报告期内公司HUD产品市占率继续位列国内第一名;车载无线充电产品市占率继续位列国内第一名,全球市场占有率提升至第二名。客户结构持续优化,前五大客户占比均衡,部分新势力、国际车企客户销售占比提升。报告期内,长安、北汽、小米、Stellantis集团、小鹏、蔚来、东风、福田等客户营业收入大幅增长。
精密压铸业务:报告期内应用于汽车智能化(激光雷达、中控屏、域控、HUD等)相关零部件、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零部件、光通讯模块、汽车高速高频连接器相关零部件及汽车制动、传动系统零部件的销售收入同比大幅增长。报告期内,博格华纳、泰科、比亚迪、舍弗勒、海拉、莫仕、联电及其他重要客户营收大幅增长。
报告期内,公司获得大众集团“DISPLAYINNO.DAY2025(RegionChina)GRATITUDEAWARD”、入选《中国汽车报》与中国汽研联合发布的“2025中国汽车供应链百强”,华阳通用获得长安汽车“2024年度协同贡献奖”、东风柳汽“卓越质量奖”“卓越研发奖”、北汽重卡“最佳供应商奖”、郑州日产“优秀交付奖”,华阳多媒体获得《中国汽车报》“全球汽车供应链生态伙伴奖”“技术创新生态伙伴”、长城汽车“最佳合作伙伴”。
报告期内公司汽车电子新开拓订单继续增长,其中屏显示类、数字声学、电子后视镜、车载无线充电、精密运动机构等产品订单额大幅增加。获得Stellantis集团、福特、安徽大众、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上汽奥迪、长安福特、北京现代、东风悦达起亚等国际品牌客户新定点项目;获得长安、奇瑞、吉利、长城、北汽、赛力斯、小鹏、小米、理想等自主品牌客户的新定点项目,配套车型进一步拓展,同时配置多品类产品的车型增多。
报告期内,公司精密压铸业务获得采埃孚、博世、博格华纳、尼得科、比亚迪、舍弗勒、联电、伟创力、泰科、莫仕、安费诺以及其他重要客户新项目。
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报告期内研发投入4.40亿元,同比增长17.92%,占营业收入8.29%。
公司加速技术升级、产品迭代,提升用户体验。依托华阳开放平台(AAOP),实现主流大模型方案搭载上车,构建“芯片+OS+AI”一体化平台,推进高通、芯驰、瑞萨、联发科等多平台座舱域控制器解决方案。整合车载屏幕显示及HUD光学显示等技术优势,在国内率先推出VPD产品,为用户带来更高品质的显示效果、更简洁的座舱设计和差异化的驾乘体验,产品引领市场并实现全球首家量产。车载显示屏产品不断提升画面色彩饱和度与精细度,公司加大对OLED显示、MiniLED显示、仿内饰显示等产品技术的研发投入,致力打造更清晰、更真实、更具沉浸感的座舱视觉体验。HUD产品保持技术领先地位,持续提升光学设计、热管理、模态仿真等能力,显示效果、系统可靠性升级;AR生成器(ARCreator)优化3D融合算法及垂直投影/斜投影驾驶场景切换算法,提升用户体验;采用变焦光学及传统光学集成的方案,推出3DAR-HUD,实现宽幅景深线D效果,沉浸感进一步增强。电子后视镜产品通过软硬件协同优化,提升图像质量、显示性能。数字声学产品持续创新,多项自主音效技术落地应用,用户体验进一步提升。车载无线充电产品实现多个主流品牌80W私有协议功能,攻克充电干扰、热量控制等技术难题。精密运动机构产品平台化能力提升,产品兼容性优化,新增偏摆屏伸缩机构,优化使用体验。数字钥匙产品升级定位算法,实现更精准的定位功能。推进舱驾一体域控技术方案优化,产品已达可量产状态。
精密压铸业务聚焦模具设计制造、夹具设计制造、FA装备技术、铝合金工艺、镁合金工艺、锌合金工艺等技术领域,持续优化生产工艺,通过材料创新及新工艺导入提升综合竞争力、拓展应用空间。
报告期内,华阳通用和华阳多媒体分别获得深圳市汽车电子行业协会“2024年度汽车电子科学技术奖·卓越创新产品奖”、“2024年度汽车电子科学技术奖·领军企业奖”。
为满足主要业务快速发展的需要,公司不断扩充产能并推进海外布局。公司使用自有资金开展多地产能扩充计划,目前汽车电子业务惠州新建厂房、上海新设生产基地,精密压铸业务长兴华阳精机二期建设项目、江苏中翼产能扩建项目均已开工。公司已设立泰国、墨西哥子公司,推进海外业务的发展。
公司始终将研发作为保持和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坚持以研发创新作为核心驱动力,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4.40亿元,同比增长17.92%,占营业收入的8.29%。公司拥有1个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华阳通用)、多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多地协同的研发基地(惠州/重庆/上海/西安/大连/芜湖),涉及软件、硬件、集成、光学、算法、精密机构、精密模具等核心技术领域,积极布局前瞻性技术研究,产品和技术竞争力持续提升。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有效专利993项,其中发明专利433项。报告期内,控股子公司华阳通用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专利优秀奖”。
近年来先后牵头或参与十多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与修订工作,涵盖了车载抬头显示器(HUD)、电子后视镜(CMS)、车载导航影音系统、智能网联汽车车载终端信息安全、汽车压铸技术标准测定、压铸安全规范等多个关键领域。2025年6月,公司全资子公司华阳通用参与编制《静电学第5-2部分:电子器件的静电防护用户指南》。控股子公司江苏中翼参与编制的《铸造安全规范》于2025年4月正式发布,参与起草的《汽车压铸件孔隙率测定方法》于2025年5月入选工信部团体标准应用推广典型案例。全资子公司华阳多媒体、控股子公司江苏中翼入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公司各业务板块均具备先进的制造工程能力,包括产品工艺标准化设计、制程工艺设计、自动化生产线、制程工模夹具、产品自动测试等多个方面,是公司产品具有成本竞争力和可靠产品质量的重要基础。
公司持续推进数字化工厂建设,打造柔性化、自动化、数字化和精益制造于一体的智能生产车间,生产效率提升,品控能力增强,制造综合实力升级。报告期内,华阳通用陆续开展产线自动化升级工作,联合客户筹备建设自动化标杆产线,启动排产系统升级工作并完成上海生产基地高度自动化产线搭建。华阳多媒体升级WMS仓储管理系统,结合AGV、立体仓库等设施,构建智能物流体系,实现物料全流程追溯和高效周转。
公司构建了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控体系,通过了IATF16949、ISO9001、ISO26262、TISAX、VDA6.3、ISO14001:2015等多项国际和行业标准体系认证。公司拥有先进的验证、认证实验室及自动泊车系统标准试验场地,拥有专业的电磁、光学、机械、化学、环境实验设备,拥有两家CNAS认可实验室,目前CNAS认可试验项目达八十余项并逐步扩充,已获多家车企客户认可,可满足客户的大部分产品测试要求。
公司围绕汽车智能化、轻量化布局,汽车电子业务已形成丰富的智能座舱、辅助驾驶、智能网联产品线,精密压铸产品中汽车关键零部件应用领域拓展至汽车电子产品。公司积极整合下属公司资源,联合开发融合创新产品,集合资源深化供应链伙伴合作关系,发挥各产品线、各业务协同优势,实现研发协同、产品协同、市场协同,为客户提供更全面、更高效、更高性价比的产品和服务,提升了公司综合竞争力。
快速高效的客户响应服务能力是公司市场竞争优势之一。公司深耕汽车电子行业多年,形成了量产一代、开发一代、储备一代的技术开发模式,通过产品平台化、模块化开发,实现产品跨平台、跨车型复用,提高开发效率和响应速度,可同时快捷满足不同客户不同族类产品需求;精密压铸业务持续缩短模具、工艺开发周期,提升响应速度和服务能力,赢得客户的广泛认可。
公司始终将“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作为企业经营宗旨,已成长为国内领先的汽车电子产品及零部件系统供应商。公司持续提升产品技术能力,积累了丰富的配套经验和客户资源,目前客户已涵盖国内外主要汽车厂商及汽车一级供应商。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华阳集团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良好,盈利能力一般,营收成长性优秀,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2400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