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张建华,今年六十三岁,是一名退休的高级工程师。年轻时在国企工作了四十年,兢兢业业,从技术员做到了技术总监。退休后,按照工龄和职级,每月能拿到15000元的退休金,在我们这个三线城市已经算是相当丰厚的收入了。
我的女儿小雯今年三十五岁,五年前嫁给了王强。王强是个老实巴交的公务员,在市政府档案科工作,月薪不到六千。两人结婚后贷款买了一套九十平的房子,还有个四岁的儿子小豆豆要养,生活压力着实不小。
小雯从小就是个倔强的孩子,性格有些急躁,但心地善良得让人心疼。结婚以后更是把孝顺当成了自己的头等大事,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每次回家都会像变戏法似的从包里掏出一个信封,里面装着皱巴巴的钞票,非要塞给我们。
爸妈,你们养我这么大不容易,现在我有能力了,就应该孝敬你们!她每次都会瞪着一双杏眼,一副理直气壮的样子,不收我的钱就是看不起我,就是不认我这个女儿!
这丫头从小就是这个脾气,认准的事十头牛都拉不回来。小时候为了给我买生日礼物,能把自己的零花钱攒上半年,就为了买一支二十块钱的钢笔。
可我心里清楚得很,小雯他们的日子过得有多紧巴。房贷每月要还四千二,孩子上私立幼儿园一个月一千八,再加上日常开销,两人的工资几乎是月光族。她给我们的每一分钱,都是从牙缝里一点点抠出来的。
小家伙眨着水汪汪的大眼睛,奶声奶气地说:爷爷,妈妈说现在要省钱给爷爷奶奶买好东西。她自己的鞋子都破了个洞,还舍不得买新的呢。
老伴何芳比我小两岁,是个退休的小学老师,每月退休金三千多。她性格温和,但有时候比我还心软。每当看到女儿省吃俭用,她总是红着眼圈对我说:老张,小雯她们不容易,咱们真的不应该要她的钱。
其实,我心里一直压着一块石头。我见过太多例子,父母条件好的孩子往往缺乏奋斗的动力。我有个同事老王,退休前跟我职级差不多,退休金也不少。他儿子从小就知道家里条件好,大学毕业后挑三拣四不好好工作,三十多岁了还在家里啃老。老王现在后悔得肠子都青了,逢人就说:早知道这样,当初就不该让他知道家里有钱。
但我心里清楚,这还不是我隐瞒的全部原因。有些事情,埋在心里太久了,久到连我自己都快忘记当初为什么要这样做。
爸,真的只有这么点吗?小雯的声音都颤抖了,我还以为你们这个级别,退休金应该挺多的呢。怪不得你们平时这么节省,连个像样的衣服都舍不得买。
我心里五味杂陈。说实话,我和老伴确实比较节俭,但那是几十年养成的习惯,并不是因为缺钱。可是看着女儿那双含着眼泪的眼睛,我却发现自己无法开口解释。
以后你们千万别硬撑着了,有什么困难就告诉我。小雯紧紧握着我的手,手心都是汗,我和王强商量商量,看能不能每个月给你们补贴一些。就算砸锅卖铁,我也不能让你们受苦。
够用什么啊!小雯的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了下来,两千块钱现在能干什么?买点菜、交个水电费就没了。万一你们生个病怎么办?你们这个年纪,绝对不能在看病上省钱!
小雯这孩子从小就爱哭,一激动就眼泪汪汪的,但这次的眼泪让我看得特别心疼。
老伴从厨房匆匆跑出来,手上还沾着洗碗水。她看到女儿哭得梨花带雨,赶紧过来劝:小雯,别哭了,爸爸说够用就是够用,我们现在身体还硬朗着呢。
妈,你们就别骗我了。小雯抽噎着说,我知道你们是不想让我担心。可是你们是我爸妈,我不心疼你们还能心疼谁?
小豆豆在一旁听着,突然奶声奶气地插嘴:妈妈,你别哭了,小豆豆把压岁钱都给爷爷奶奶,让他们买好多好多糖吃。
看着女儿和外孙关切的样子,我心里的矛盾达到了顶点。一方面,这正是我希望看到的——女儿懂得感恩,有孝心;另一方面,我又为自己的欺骗感到深深的内疚。
小雯临走时,趁我们不注意,偷偷把一个鼓鼓的信封塞到茶几下面。等她走后,我打开一看,里面有整整两千块钱,还有一张用粉色便签纸写的纸条:爸妈,这点钱你们先用着,不够的话一定要跟我说。女儿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让你们过得好。爱你们的小雯。
第二天是周一,我照例到小区门口的早餐摊买包子。老板娘李嫂是个典型的热心肠,四十来岁,一张嘴就像机关枪似的。她一看到我就像发现了新大陆:
哟,张老师!昨天看你女儿回来了,那小姑娘真是越来越漂亮了,还带着小孙子,一家子其乐融融的。
你女儿可真是个孝顺的,我听楼上的赵大妈说,她每个月都给你们送钱呢。李嫂一边麻利地装包子,一边压低声音八卦道,现在像她这样的年轻人真是凤毛麟角,大部分都是啃老的主儿。
不过张老师,话说回来,你们也别太节省了。李嫂忽然一脸认真,身体是本钱,该花的钱还是得花。我看你们平时穿得都挺朴素的,肯定是舍不得给自己买好东西。
那可不行!李嫂摆摆手,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老年人也要注重生活质量。该吃营养品就吃,该看病就看病,可千万别硬撑着。
回到家,老伴已经把小雯给的钱整整齐齐地摆在茶几上。她坐在沙发上发呆,脸上写满了纠结。
我在她身边坐下,沉默了很久才说:收着吧。如果不收,她会觉得我们嫌弃她的心意。
可是咱们拿着她的钱,心里真的不踏实啊。老伴叹了口气,昨天我仔细看了看她的包,都磨得起毛了,还有她脚上那双鞋,鞋底都快磨穿了,可她还舍不得换新的。
那你说怎么办?我也很矛盾,现在突然告诉她我们不缺钱,她会怎么想?会不会觉得我们故意耍她?
接下来的几天,小雯就像变了个人似的。她几乎每天都会给我发微信,问候的内容细致得让人心疼:
爸妈,我在网上查了老年人的营养搭配,你们每天一定要保证一个鸡蛋、一杯牛奶,蛋白质不能少。
更让我意外的是,她开始频繁地往我卡里转账。先是五百,后来是八百,再后来直接转一千。每次转账都会配上一句话:爸妈,这点钱你们拿着用,不够再跟我说。
有一次她甚至在电话里哽咽着说:爸,要不你们搬到我家来住吧?我和王强商量了,可以把书房腾出来给你们。这样我也能就近照顾你们,你们也不用为生活费发愁了。
我赶紧劝她:不用不用,我们在这里住得挺好的。再说了,你们小两口还有孩子,我们去了反而不方便。
王强这孩子打小就老实,是个典型的好男人。他对小雯百依百顺,对我们也很孝顺。自从小雯告诉他我们的困难后,他比小雯还着急。
那天晚上,王强专门给我打电话,声音里带着明显的紧张:爸,听小雯说您二老现在退休金不太多,我们心里很不安。要不这样,我们每个月定期给您转一些生活费?
爸,您别跟我客气。王强的声音很诚恳,小雯这几天为了您二老的事都睡不好觉,整天琢磨怎么能帮到你们。我们虽然经济条件不算宽裕,但每个月拿出一千块钱还是能做到的。
一千块!对于他们这样的小家庭来说,一千块钱几乎是一周的生活费。我连忙说:小王,你们的心意我们领了,但真的不需要。你们现在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的小家经营好,房贷压力那么大,还有孩子要养。
爸,您就别推辞了。王强的声音很坚定,小雯说了,如果您不收我们的钱,她就要搬回去跟您住,24小时照顾您二老。
小王,你听爸爸的,我耐心地劝道,我们真的不需要你们的钱。你们现在最重要的是好好工作,把小豆豆培养成才。
没有可是,我语气坚定地打断他,如果真的有困难,我们会主动开口的。你们现在这样,反而让我们心里有压力。
挂了电话,我跟老伴商量:这样下去真不是办法,他们会越来越把我们当成负担。
没过两天,我发现小区里的大妈们开始对我们指指点点。我在楼下遛弯的时候,听到几个大妈在小声议论:
可能是为了面子故意装的吧。现在的老人都爱面子,宁愿苦自己也不愿意让别人看不起。
更糟糕的是,这些传言越传越离谱。晚上老伴告诉我,楼上的赵大妈专门来敲门:
老何啊,听说你们现在生活有些紧张?要不要我给你介绍个钟点工的活儿?一个小时二十块,不累的。
第三天下午,王强的父母李建国夫妇突然登门拜访。李建国是个典型的东北汉子,今年五十八岁,以前跑长途货运,现在退休在家。他身材魁梧,声音洪亮,说话直来直去,但为人很实在。他老伴胡桂花是个朴实的农村妇女,话不多但心眼特别好。
两家人的关系一直很不错,逢年过节都会互相走动。李建国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见多识广,对人对事看得很准,不好糊弄。
老张,老何,今天天气不错,我们本来想邀请你们一起去郊外摘草莓的。李建国一进门就热情地招呼,但我总觉得他今天的眼神有些异样。
我们坐下闲聊了一会儿,李建国东拉西扯地说着天气、孩子的事情,看起来很随意。但我总觉得他在观察什么。
我心里一跳,但还是硬着头皮点了点头:是啊,退休了嘛,收入比以前少了不少。
李建国皱了皱眉,用那双经验老道的眼睛盯着我:这不对啊,按理说你们这个级别的,退休金应该不少啊。我一个开货车的都能拿到三千多,你一个高级工程师不可能比我少吧?
这话问得我有些心虚。李建国这人虽然没读过什么书,但跑了半辈子车,什么人没见过,眼睛特别毒。
呵呵,每个单位情况不一样嘛,我含糊地搪塞,再说了,现在物价高,钱不经花。
那你们生活上会不会有什么困难?胡桂花关切地问,要是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你们千万别客气。
李建国的目光开始在房间里游移,我看到他的眼睛在茶几上的高档铁观音、墙上挂着的名家字画、还有老伴身上那件羊绒开衫上都停留了一下。
就是普通的家常菜,青菜豆腐什么的,简单得很。我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自然。
可是偏偏在这个时候,老伴从厨房端出了她刚炖好的燕窝。那精致的小盅,那诱人的香味,还有那明显昂贵的卖相,在客厅里格外显眼。
李建国瞪大眼睛看着那碗燕窝,又看看我,眼中的疑惑更深了。他是个明白人,当然知道燕窝的价格。一个月收入只有两千的家庭,怎么可能经常吃这种东西?
李建国慢慢点了点头,没有多说什么,但我能感觉到他心里已经有了想法。他接下来的谈话变得更加有针对性,时不时会问一些关于我们生活的细节问题:
胡桂花倒是没有察觉这些微妙的变化,还在夸赞:老何真会保养,这燕窝炖得真香。我也想学学,你用的是什么牌子的燕窝?
哪里哪里,就是随便弄弄。老伴有些不自然地回答,显然也感受到了气氛的异样。
临走时,李建国拍了拍我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老张,咱们是一家人,有什么困难别硬撑着。不过...他顿了顿,有些事情也不能瞒着孩子们,你说是不是?
李建国夫妇走后,客厅里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老伴坐在沙发上,脸色有些发白。
是啊,我皱着眉头,用手揉着太阳穴,燕窝在这个时候端出来,确实太不合适了。
第二天下午,我正在小区花园里遛弯,碰到了住在我们楼下的老刘。老刘是个退休的处级干部,今年六十五岁,平时我们经常一起下棋聊天。他这人有个毛病,就是嘴巴不严,特别爱打听邻里八卦。
老张,昨天有个东北口音的大汉来找我打听你的情况。老刘一脸神秘地凑过来,压低声音说。
问得可详细了,老刘眉飞色舞地说,问你的退休金大概有多少,平时生活条件怎么样,有没有什么经济困难,身体状况如何,平时都买些什么东西等等。我觉得奇怪,就多嘴问了句他是谁。
他说是你的亲家公,叫李建国。老刘一脸八卦的表情,老张,你们家是不是出什么事了?
我哪知道你不想让人知道啊,老刘一脸无辜,我就实话实说了呗。我说你退休金挺高的,一个月一万五左右,生活条件很不错,经常买一些高档的营养品和保健品。还说你们老两口身体好,很少生病,就是平时比较低调。
我还夸你们家条件好呢,老刘继续说,说你们家里摆设都很有品位,老伴保养得也好。那个李建国听了直点头,问得可仔细了。
老张,你是不是有什么麻烦?老刘关切地问,要不要我帮什么忙?那个李建国看起来挺和气的,应该是真心关心你们。
回到家,我把这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老伴。她听后脸色煞白,一屁股坐在沙发上:这下完了,李建国知道了真相,肯定会告诉小王和小雯的。
不行,我觉得我们应该主动跟小雯摊牌,老伴急切地说,与其让她从别人嘴里听到,不如我们自己说出来。这样至少还能解释一下我们的苦衷。
第三天晚上,小雯突然给我打电话,声音听起来很不对劲:爸,王强爸爸今天跟我谈了一些事情。
他说他最近了解了一下你们的真实情况,小雯的声音有些颤抖,爸,你的退休金真的只有两千块钱吗?
王强爸爸说,他从邻居那里打听到,你的退休金远远不止两千块。小雯的声音变得严肃起来,带着一种我从未听过的质疑,爸,你到底瞒着我什么?
我深吸了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小雯,爸爸没有瞒着你什么。可能是老刘他们记错了,或者传话有误,你不要听风就是雨。
爸,我最后问你一遍,小雯的声音带着哭腔,你的退休金到底有多少?如果你真的有困难,我能承受。但是如果你骗我,我真的会很伤心。
算了,电话里说不清楚,小雯最终说道,我明天请假去你们那里,咱们当面谈谈。爸,不管怎样,你都是我爸爸,但我需要知道真相。
我把电话内容告诉了她。她听后长长地叹了口气:纸包不住火,这事早晚要露馅的。我早就说过,瞒着不是办法。
可是这样一来,她会怎么看我们?我担心地说,会不会觉得我们故意耍她,把她当傻子?
第二天上午,小雯果然来了。她的脸色很严肃,眼圈红红的,显然一晚上没睡好。一进门,她就径直走到客厅,坐在我们对面。
小雯深吸了一口气,直视着我的眼睛:爸,我最后问你一遍,你的退休金到底有多少?请你诚实地告诉我。
她的眼神很坚定,带着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决心。那是我从小看着长大的女儿,我太了解她的性格了。今天这一关,我是过不去了。
我张了张嘴,想要继续坚持之前的说法,但看到女儿那双充满期待又充满失望的眼睛,话却怎么也说不出口。
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去开门,发现门外站着的竟然是李建国。他脸色阴沉,手里拿着一个厚厚的文件袋,眼神中带着一种不怒自威的严肃。
老张,今天叫我一声哥,我就直话直说了。他放下手中的文件袋,你是不是把我们当傻子?
小雯啊,你爸爸可能没跟你说实话。李建国缓缓打开文件袋,我这里有点东西,你们看看。
我瞪大双眼,银行对账单上15000元的数字赤裸裸地印在纸上,每一笔进账都清晰可见,如同一把把利刃直刺我的心脏。
爸...女儿的声音在颤抖,眼中的信任瞬间崩塌成碎片,这是什么意思?你的退休金是一万五?
张师傅,月入一万五,你告诉我们只有两千?李建国的声音如寒冰般刺骨,你把我们当什么了?
三十年前那个雨夜的承诺在脑海中闪现,妻子临终前紧握我手时说的话,还有那个我从未告诉任何人的秘密...